在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新時代,標準已躍升為重塑產業格局的核心驅動力。在智能制造、機器人等戰略新興領域,標準更是重構產業鏈、價值鏈的關鍵要素。
作為我國標準體系中的“金字塔尖”,國家標準不僅是行業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引領技術創新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利器。
在機器人產業向智能化、高端化轉型的關鍵階段,近期,由協作機器人頭部企業節卡機器人作為牽頭起草單位,主導制定的國家標準——《機器人智能化視覺評價方法及等級劃分》正式發布。
該標準緊密圍繞機器人智能化視覺領域的應用需求,首次明確了機器人智能化視覺測試包括視覺算法測試、整機測試,定義了包括人體姿態估計、人臉識別、字符識別、物體識別、安全性的5大類19項機器人智能化視覺測試指標,并詳細描述了指標的測試與計算方法,適用于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的智能化視覺評價。
這一標準的發布,不僅填補了機器人智能化視覺領域的標準空白,更標志著我國在機器人核心技術的國家標準制定上邁出了里程碑式一步。
01.
填補行業空白, 錨定智能化視覺無人區
在機器人行業快速發展的當下,標準體系的構建卻仍在摸索中前行。近年來,盡管行業內陸續有團體標準、地方標準出臺,試圖規范市場,但整體仍呈現出一種“亂象叢生”的狀態,缺乏系統性和權威性。
其中,國家標準的身影尤為稀缺,尤其是涉及機器人智能化視覺這一板塊,多數企業仍聚焦于硬件參數或基礎性能優化,這也導致了市場上機器人產品的視覺智能化水平參差不齊,企業之間缺乏統一的衡量標尺,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往往無所適從。
機器人智能化主要體現在機器人感知、認知、決策等功能在非結構化或動態環境下實現自主作業的能力。而機器人視覺系統則是通過多模態視覺傳感,采集目標環境的圖像或視頻,并對其進行分析處理以獲取目標物相關信息,主要包括視覺傳感器、圖像采集裝置、視覺處理軟件等。
在AI時代的浪潮下,機器人正從單純的自動化工具,向著與具身智能深度融合的方向邁進,智能化已然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而視覺作為機器人感知環境的核心技術,其評價方法及等級劃分的缺失制約了行業發展。
只有具備更強大的智能化識別能力,機器人才能作為智能化決策單元,靈活且精準地完成更多復雜場景下的任務,滿足工業制造、醫療服務、物流配送等多領域的多樣化需求。
作為協作機器人領域的排頭兵,節卡始終走在機器人技術前沿,在感知、認知、決策、執行四大要素上不斷突破,并把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到產品中。
此次節卡主導制定的《機器人智能化視覺評價方法及等級劃分》國家標準具備獨特產業價值:有效填補了行業在智能化視覺領域的規范空白,可幫助行業對機器人產品的視覺識別智能性進行客觀、準確的評估,為企業研發提供了技術依據,也為市場建立了統一的質量評估體系,有助于推動整個機器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結合機器人應用場景,針對不同類型的機器人,此標準還創新性地定義了3類視覺智能等級,并明確了不同智能項目的等級要求與等級判斷依據,幫助企業精準定位產品層級,明確機器人智能化視覺發展基線與提升方向,推動行業上下游持標規范機器人設計和生產,提升產業整體智能化品質。
02.
為什么是節卡?
標準競爭背后的本質是企業技術實力的較量,能夠主導國家標準發布的企業,必然具備深厚的技術底蘊。依托在機器人領域的全棧技術儲備以及深入全球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工廠的廣泛應用積累,節卡作為智能化國標主導者,為本次國家標準的制定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和豐富的場景應用實踐經驗。
創立于2014年,十余年砥礪創新,節卡現已躋身全球協作機器人第一梯隊。在技術層面,公司始終聚焦機器人全棧式技術體系建設:一方面,持續突破人機協作、拖拽示教、軌跡規劃、末端抖動抑制等機械臂核心技術瓶頸,在關鍵領域形成獨特技術優勢;另一方面,積極擁抱前沿科技浪潮,將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高精度力矩傳感器技術、3D視覺識別系統與數字孿生、VR交互等創新技術深度融合,構建起極具競爭力的技術護城河。
產品上,基于“Know-How”的用戶需求洞察,節卡構建起覆蓋通用系、感知系、視覺版、高防護系等系列協作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系列產品全場景矩陣,廣泛應用于3C、汽車制造、醫療、食品等領域。
企業競爭的本質是產品與人才的競爭,但品牌的核心價值觀是決定企業高度的靈魂。為了讓“以客戶為中心,以為客戶創造價值為重心”的理念真正在全球落地生根,除了在技術棧、產品棧矩陣上持續創新,節卡也在不斷鍛造質量、成本、交付、服務的全棧能力。
例如,在服務端深入客戶業務場景,構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管理體系,為客戶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服務支持,以及在生產端建成多條柔性化生產線結合、包含噪音、防護、老化耐久度、精度標定等數十項嚴格質檢的全數字化管理常州生產基地,全力保障產品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節卡目前已掌握近300項核心專利,形成從底層算法到應用場景的全鏈條技術儲備,正是這種對技術創新的執著追求以及在“技術深水區”的長期耕耘,使其具備了主導機器人智能化國標制定的硬實力。
03. 從技術領先到行業引領的角色躍遷
近年來,機器人行業千變萬化,技術不斷迭代,應用場景持續拓展。從早期以工業機器人為主,在汽車制造、3C電子等領域承擔簡單重復性任務,到如今服務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百花齊放,每一次技術變革都吸引著大量新生力量涌入。
在這一過程中,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而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經得起行業、客戶與市場長期考驗的,往往是那些有國家標準支撐的企業,例如優必選、埃斯頓、節卡等。
為什么頂級機器人公司都在全力攻堅國家標準?
國家標準是行業發展的堅實保障,對于企業來說,它為企業提供了明確的研發方向,使得企業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更具目標性,避免盲目探索以及同質化競爭帶來的資源浪費;對于客戶而言,國家標準更是衡量機器人行業企業產品質量的可靠標尺,擁有國家標準支撐的企業,產品質量與技術水平更有保障,客戶能夠依據這些標準判斷產品是否滿足自身需求,降低選擇成本與風險;從市場角度出發,國家標準規范了市場秩序,通過建立準入門檻,推動行業優勝劣汰,形成健康的產業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節卡機器人已于早些年就參與了機器人可靠性、機器人一體化關節性能、機器人自適應能力等相關的多項國家標準制定,積極響應《“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關于“發揮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機器人)的技術標準創新作用,持續推進機器人標準化工作”的部署,為行業提供統一的質量標尺。
在機器人智能化領域,節卡早在2022年就投入到智能機器人分級系列標準制定工作中,通過團標實踐驗證技術可行性,再將成熟體系升級為國標。這種層層遞進的清晰戰略節奏,與行業部分企業僅參與基礎標準制定或面臨標準更新滯后的情況形成顯著差異。
在機器人智能化轉型的關鍵階段,當多數企業還在比拼“能做什么”時,節卡已通過國家標準定義了“應該做什么”。這種從技術提供者到規則制定者的角色升級,本質上是企業在產業生態中話語權的質變。
當智能化成為機器人產業的必答題,率先將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國家標準的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制高點。